《语文是什么,怎样学?》
发布时间:2022-10-25 19:30:24 点击:

从来没见过什么人给语文下过定义。语文在民国时期被叫做国文,它的反义词就是外文。至今在台湾地区许多人还是这样习惯地称呼它。大陆民众所说的语文其实并不难理解,就是语言文学的意思,全称是中国语言文学。更精准地说,就叫汉语言文学。到了大学里,有这个系,也有这个专业。本科段和专科段都有汉语言文学专业,而中学阶段,对此就简称语文。
语是指语言,文是指文学。在中学时段,语言是基础,文学是高层,语言是奠基的,文学是升华的。
明白了什么是语文,那么语文学什么,什么是重点,怎样学,在理解上,许多概念就会顺理成章;在实践中,不少难题大多都会迎刃而解。
字、词、句、篇
语言都涉及什么?任何语言都是由文字组成的。在汉语里,字是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。而在欧洲的字母文字里,单词是构成外文的最小单位。在汉语里,传统的《康熙字典》收字大约6万,现代人合编的《汉语大字典》里,所收字数远超此数量。在欧洲语言里,拿最通行的英语来说,大约有200多万个单词。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英文词典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》、《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》收字大约都不超过10万。梁实秋先生几十年前编纂的《远东英汉大词典》远超此数,但也远未达到200万个单词之多。
汉字的特点是,随意组合字,就可能造出不少词组,这些新派生出来的词组,就可以和欧美的单词或短语大抵相当了。在古代汉语里,单个字起着生力军般的重要作用,而在现代汉语里,词组是比比皆是的语言主流。所以,学习古代汉语要着眼于字,学习现代汉语要放眼于词。两者的交集是成语。所谓成语(包括典故),即固定的词组或短语,主要来自中国古代历朝典籍,另一部分来自自古至今的民间俗语。一般由四字组成,个别的是八个字,更少的是三个字。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极品精华。作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,我们应该加以珍视,把这些精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,绝不能数典忘祖。成语涉及的领域有: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、哲学、文学、艺术、科技、手工业、农业、教育……成语是宝库,是源泉,是海洋,是中华文化的高度浓缩。而在欧洲,由希腊与罗马两种文化为基石的欧洲文化所孕育出的成语,是几十个欧洲国家共同贡献出来的,其总量大略抵得上中华成语的全部内容。换言之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欧洲基础文明的全部之和,只抵得上中国这一单一国度的基础文明的大部分。
以上主要谈的是汉语的词,词中的难点是成语。当然,学习语文时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汉字。当我们拿到一篇篇文章时,我们便心中有数了:先认字、词,后学句、篇。认字、词指的是要认真弄懂一篇文章中每个生字的汉语拼音、声调、字形(字的结构与写法)以及生字与词组的意思,包括字、词的本义、引申义、字面意思与深刻内涵。每一个字、词都不能轻易放过,不懂的地方要查工具书。
句,是指那些难懂的句子,更包含那些优美的句子,尤其是经典名句。难懂的句子,为什么难懂?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句子结构是否已被理解?句子结构属于语法问题,所以中学生学会现代汉语乃至古代汉语的基础语法知识是有必要的,起码要知道词性的划分,也就是词类。哪些是名词、代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感叹词、介词、副词等等。再其次弄懂名词常作主语或宾语,动词常作谓语,形容词常作定语或合成谓语等等。如能对简单句划分出主、谓、宾、补、定状这样的句子成分,那么弄通句子的结构就没有问题了。结构一旦被破解,加之对字、词的正确理解,那么对一句话的理解,就不会出偏差了。然后在此基础上,再学会研究多重复句(欧美语言叫从句)。那么,对于整个汉语语言部分的理解,应该没有难题了。
篇,这个概念已上升到文学的部分了。也就是说,字、词、句,尤其是字词,属于语言;篇,独属文学。对于篇,如果从小到大来观照,首先要弄懂修辞。修辞,也叫修辞格或修辞手法、修辞手段,专门研究这项内容的学问叫修辞学。这门学问,与语法学是并列平等的关系。修辞学研究的内容就是我们接触过的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歇后、反复、回环、顶真、通感、排比、对偶、蜂腰等等。运用修辞的作用,就是要使文学作品的句子写得更美、更形象、更饱满,更富有激情或感染力,更富有号召力或战斗力,更富有立体感 ……
了解了以上内容之后,如果在字、词、句、篇这四个方面都已经过关了,那么,当面对一篇文章时,不论是散文还是韵文,也不论是立论还是驳论,不论是小说还是剧本,也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诗,对于字、词、句、篇的有效钻研,绝对有助于参透该作品的表层与核心、字面与实质。
通读了《三国志》这部智慧之书四遍以后,我总结出了杰出的谋士们算无失策的无价法宝。说来其实简单,做成却比登天:

对于任何事与人,抓准了重点,看穿了本质,您就真正拿捏住了事与人!那么,语文学习的重点和本质是什么呢?无它,就是字、词、句、篇四要素而已!
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,偏离了这四个要素,每战必败;严格遵循这四要素,百战不殆。这就是我为同学们总结出的“语文兵法”四字要诀。
无论您愿意做多少语文练习题,依照四字诀办事,则有效;否则,题做得越多,越无效。
在物理学里,有力的三要素,力的大小、方向、作用点。如果方向错了,力用得越重,祸闯得越大。
在车间里,女士的长辫子被缠到机器里去了。此刻,必须拉闸断电。如果手忙脚乱之中继续合闸通电,方向错了,长辫子就会被绞断,当事人就会昏死在现场。合闸通电时用力越大,受伤者死得越快。
在公路上,司机看到前路有人或物挡道,如果不踩刹车,误踩油门,此时,方向错了,脚上的劲用得越猛,路中的人死得越惨。
生命就在一瞬之间......
四字诀的重要性,无需赘言。四字诀的内容,正是应该努力的方向。如果偏离了方向,正所谓南辕北辙,缘木求鱼。
我来自中国的武术之乡。我的故乡有句俗语:练武不练功,一辈子练个空。外练筋骨皮,内练一口气。四字要诀就是语文学习的硬功。字、词就是筋骨皮,句、篇就是一口气。高考题型中,常常画出一长句或一小段,让考生做评论,考核的就是:考生是否已练就了过硬的气质!气质反映的是人的品格特征,气质隐藏在人的骨子里、灵魂中!
高考语文含水量极低,含金量极高,表面上看,不考语法、修辞,甚至不直接考核课本中的任何篇目!高考考核所及,恰恰就是字、词、句、篇的基本功。基本功也叫童子功,正是少年时代练就的。功夫越深,考分越高!
上一篇:《漫谈语文的讲授、学习及其高考》
下一篇:高考视野中的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